👵👦 青銀共學是什麼?
青銀共學,簡單來說就是「青年與銀髮族一起參與、一起創作」的活動或課程
和傳統的「陪伴」或「服務」不同,青銀共學強調:
- 互相分享生活經驗與技能
- 在同一個場域裡,平等合作、共同學習
- 強調跨世代交流而非單向照顧
🔎 舉例來說:
- 社區裡的青銀共學銀飾手作班:年輕人教長輩用手機找靈感,長輩分享自己對傳統工藝的記憶
- 攝影共學社團:銀髮族拍攝生活紀錄,年輕人協助後製和社群分享
- 青銀合辦市集:年輕人負責行銷宣傳,長輩準備手作產品或地方故事導覽
🌿 為什麼社區活動要嘗試青銀共學?
❶ 打破「服務者」與「被服務者」的框架
不再只是青年志工去「幫助」長輩,而是雙向互動、共同成長
❷ 提升參與感與認同感
年輕人和銀髮族都能在活動中找到被需要的位置:年輕人提供數位技能,銀髮族分享人生智慧與經驗
❸ 傳承地方記憶與文化
長輩的故事和手藝,透過年輕人的記錄、數位化、社群分享被保存與傳承
❹ 促進心理健康與社交連結
研究顯示,跨世代互動能降低長輩孤獨感,也讓青年建立同理心與耐心
這些優點,讓越來越多的機構、社區在規劃活動時越來越注重青銀共學
🛠 青銀共學活動怎麼設計?
想嘗試在社區或機構辦理青銀共學,可以從幾個方向開始:
❶ 主題要吸引不同世代
選擇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,如手作、烘焙、園藝、攝影等,比較輕鬆、有趣又能有動手、有高參與度的活動
❷ 任務要能合作完成
設計需要分工的活動:例如年輕人負責找資料、數位工具,長輩負責構思、記錄或實作
❸ 過程中設計「分享環節」
讓參與者講故事、展示作品或談學習心得,讓交流更深入
🌟 青銀共學,Tristar 金工手作也這樣做!
我們也嘗試了青銀共學形式的金工課程:
青年與銀髮族共同製作黃銅鑰匙圈:
- 一人敲字的時候,另一人在旁幫忙對齊字母鋼印、固定黃銅片
- 過程中,青年負責紀錄、拍照,幫忙做成簡單的回憶照片集
- 長輩也分享自己認識的金工與回憶
- 完成後一起分享作品+故事,讓每個作品都有「專屬故事」
課程中最感動的不是成品,而是看見不同行業、年齡背景的人互相幫忙、聊生活,笑聲不斷
✏️ Tristar 金工手作,團體手作活動預約開放中!
下一次規劃社區活動時,不妨嘗試加入青銀共學的概念,
讓更多人從「被動參加」變成「主動投入」,創造一場有溫度、有故事的活動!
Tristar金工手作提供專業的講師團隊與完整工具設備,不論是學校營隊、社區活動、據點課程,或是自組10人以上團體,我們都可以配合設計符合需求的團體手作課程,也提供到府教學服務
歡迎私訊或來信洽詢 📩 tristar.accessory@gmail.com
📷 更多活動成果請見Facebook與 Instagram粉絲專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