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讓樂齡手作課程兼具紀念性與實用性?樂齡手作課程設計指南

如何讓樂齡手作課程兼具紀念性與實用性?樂齡手作課程設計指南

📸 如何讓樂齡手作課程兼具紀念性與實用性

❶ 引導參與者帶入「個人元素」

  • 拓印指紋、壓印名字或特別日期
  • 用孫子送的葉子、家裡種的植物做拓印
  • 刻上座右銘、祝福詞或名字縮寫

➡ 建議:課前用 5–10 分鐘引導「想留什麼故事在作品裡?」


❷ 將「地方故事」融入課程

  • 使用在地的葉片、花卉或特色圖騰紋樣
  • 融入社區老照片、古厝紋飾等設計靈感
  • 為作品取名與社區地名連結

➡ 讓作品同時是個人紀念品與社區文化載體


❸  加入「分享與記錄」環節

  • 請學員簡短分享作品背後的故事
  • 課程中安排拍照或錄影紀錄
  • 用明信片、卡片寫下送給家人的話

➡ 這些文字與照片本身,也成為另一層紀念


❹ 選擇適合樂齡長輩的手作材料與形式

常見的樂齡手作課程素材:

 類型 說明與特色
紙黏土/輕黏土 質地柔軟、容易操作,適合做小擺飾、吊飾
毛線/織品手作 可鉤織小物件、編織器皿,需較高手指靈活度
布藝/拼布 訓練精細動作與配色感,適合喜歡縫紉、拼貼的長輩
UV 膠 操作簡單但成品精緻,適合製作胸章、吊飾等小巧飾品
植物/押花 可製成相框、卡片、書籤等,搭配節慶設計也很受歡迎

🎓 延伸閱讀-銀髮族手作注意事項及推薦材料https://tristaracc.com/


❺ 設計時可思考4個問題

1️⃣ 這個作品有沒有學員專屬的符號或故事?
2️⃣ 學員能否把這件作品帶回家繼續使用或佩戴?
3️⃣ 能不能結合社區故事或地方特色?
4️⃣ 課後能不能有分享、合照或小展覽?


🔎 範例:樂齡手作課程怎麼更有紀念性?


➣ Tristar金工手作的銀黏土銀飾課程,先帶長輩認識銀黏土,並親自設計、製作銀飾
➣ 可以在銀飾上寫字、畫畫,甚至是拓印指紋,讓飾品充滿個人風格及意義
➣ 完成的作品可以每日隨身佩帶,讓回憶陪伴左右
➣ 最後,做一張卡片,可以送給自己,也能送給想感謝的人。不僅讓作品更有紀念價值,也為課程劃下完美句點

❤️ 作品成為故事的延伸

好的手作課程,不只做出「美」的東西,而是幫助每位參與者留下生命中獨一無二的故事與情感。這就是樂齡手作最大的意義:用雙手,把記憶留得更久,也留得更溫暖

Tristar金工手作致力於將金屬工藝帶進社區與照護場域,為長輩提供結合創作、康復、陪伴與成長的體驗課程

✅ 可配合日照/長照中心、社區據點課程安排
 課程可客製
✅ 可到府授課

📩 歡迎洽詢課程合作|tristar.accessory@gmail.com
📷 更多活動成果請見Facebook與 Instagram粉絲專頁

返回網誌

發表留言